阿格的網路放送台

Archive for 六月 2011

鹿港的英文譯寫,到底是Lugang或傳統的Lukang?經內政部與教育部審核同意,鹿港的英文譯寫,仍維持Lukang,鹿港鎮內所有指標及導覽指示牌可保留免再更新。

省、縣道的道路指示牌或旅遊地圖、雜誌,鹿港的英譯為「Lugang」,但沿用已久的英譯則為「Lukang」,一地兩譯,造成民眾的困擾。為此,公所收集了自1842年起的古地圖、期刊、雜誌等資料,終於獲內政部同意,沿用「Lukang」的英文譯寫。
公所指出,目前在省、縣道的交通指示牌、部分旅遊地圖及雜誌等資料係以漢語拼音譯寫,公所將行文相關主管機關於汰換時逐步更新,讓鹿港的英譯統一為「Lukang」。由於鹿港之譯寫長期沿用「Lukang」,數十年來有關歷史古蹟文獻及導覽設施等英譯相關資料皆以「Lukang」為標準,如果更改為「Lugang」將造成研究文史之國內外人士之困擾,鹿港鎮內相關指標及導覽牌亦須全部更換。
行政院為避免國內地名譯寫標準不一致,於97年12月18日備查修正教育部「中文譯音使用原則」,規定我國中文譯音以漢語拼音為準,內政部亦於97年8月29日訂定「標準地名譯寫準則」;98年彰化縣政府及鹿港鎮公所執行「觀光魅力據點-鹿港鎮三語系統標準化計畫」時,依照上開準則規定鹿港之譯寫必須為「Lugang」。
「中文譯音使用原則」第七點規定:「其他中文譯音,除國際通用或特定詞、約定俗成者(如我國歷史朝代、地名、傳統習俗及文化名詞)外,以漢語拼音為準」,台北及高雄之拼音亦使用非漢語拼音的「Taipei」及「Kaohsiung」。
為了依當地歷史及習慣沿用「Lukang」的音譯,鹿港鎮公所收集了自西元1842年起的古地圖、期刋、雜誌、活動特刋、攝影展等相關文件資料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說明「Lukang」的音譯確實沿用相關歷史文獻資料以及符合外國人之用法,經內政部及教育部認為符合「國際通用」及「約定俗成」之地名、文化名詞等條件,適用不採漢語拼音之規定,並於本月17日同意更新「線上地名譯寫系統」,將鹿港之譯寫修正為「Lukang」。

行政院已發動跨部會力量全力追查遭塑化劑(DEHP)污染之起雲劑及其相關產品,有問題食品一律下架。但是,是不是只要政府掃蕩完違法添加的食品以後,環境中就應該完全沒有塑化劑了、也不會再有任何物品驗出塑化劑呢?對此,衛生署特別提出相關說明,並提供「5少5多」減塑撇步,呼籲民眾採取正確的日常自我保健。
衛生署指出,很多民眾希望透過政府執法,遠離塑化劑陰影,不要再有任何東西驗出塑化劑。然而,環境衛生學者紛紛指出,除了這次的違法使用事件以外,依目前國際上的現況,塑化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其實非常廣,一般人平時即會接觸到,民眾若將各類物品送驗,有許多會檢出少量塑化劑,並不奇怪;只是這種日常接觸的量較低。但各種來源的接觸加起來,仍可能形成相當可觀的暴露量,為此,各國乃訂出每日可容忍攝取量上限;以DEHP為例,國際所規範的每日可容忍攝取量上限在0.02~0.14 毫克/公斤之間,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攝取總量不應超過1.2~8.4毫克。
對環境塑化劑曾做過許多調查的成功大學李俊璋教授進一步說明,塑化劑存在環境中許多地方,包括:
1. 塑膠製品:被加在塑膠容器、塑膠袋、保鮮膜、泡麵的油包、塑膠拼接地板或塑膠材質的醫療用品等塑膠製品中;
2. 定香劑:被用來作「定香劑」,可存在於有香味的化粧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以及
3. 製藥:用於藥品與保健食品的膜衣、膠囊、懸浮液……等。
衛生署指出,上述這些物品會釋出少量塑化劑到食物、藥物或環境中;而人體則會透過飲食、呼吸或皮膚的接觸,吸收到塑化劑。國內外的環保政策,已朝向更嚴格的管制來努力,並開發減量、替代方法。
衛生署與李俊璋教授提醒:雖然上述日常環境中的塑化劑含量通常不高,但為保護自身的安全,民眾仍應認識哪些物品容易含有塑化劑或容易釋出塑化劑,避免長期頻繁的接觸。
衛生署邱文達署長特別提出「5少5多」的減塑撇步,呼籲民眾採取正確的日常自我保健:
1. 少塑膠:
(1). 少喝市售塑膠杯裝的飲料,儘量使用不銹鋼杯或馬克杯。
(2). 少用塑膠袋、塑膠容器、塑膠膜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超商購買的便當若包裝有塑膠盒或薄膜,要避免高溫微波,或另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裝後再加熱。
(3). 少用保鮮膜進行微波或蒸煮,也不要用以包裝油性食物。
(4). 少讓兒童在塑膠巧拼地板上吃東西、玩耍、睡覺。
(5). 不給兒童未標示「不含塑化劑」的塑膠玩具、奶嘴。
2. 少香味:減少使用含香料的化妝品、保養品、個人衛生用品等,例如香水,香味較強的口紅、乳霜、指甲油、妊娠霜、洗髮精、香皂、洗衣劑、廚房衛浴之清潔用品等。
3. 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
4. 少吃加工食品,例如:加工的果汁、果凍、零食,各種含人工餡料的蛋糕、點心、餅乾等。
5. 少吃動物脂肪、油脂類、內臟。
6. 多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洗掉手上所沾的塑化劑。
7. 多喝白開水,取代瓶裝飲料、市售冷飲或含糖飲料。
8. 多吃天然新鮮蔬果(已知可以加速塑化劑排出)。
9. 多運動,例如健走、跑步,加速新陳代謝。
10. 喝母乳,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台科大今年有近三千位學生畢業,校長陳希舜象徵性贈送「扳手」與「蒲公英」給畢業生,扳手是台科大校徽,也代表專業技術,象徵學生已擁有一技之才;「蒲公英」象徵旺盛生命力,代表學生將帶著所學,飄散到各企業發揮專長。

成大教授:台灣過度塑化 自我覺醒吧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1.06.02 03:25 am

塑化劑風波延燒,成功大學昨天發表研究指出,台灣室內灰塵的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最常用的塑化劑之一)含量「全世界最高」;木質地板或打蠟也會使室內塑化劑濃度變高;過度使用塑膠容器還會提高孩童氣喘機率,或讓女童性早熟。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呼籲政府,在化妝品、保養品內應該全面禁用塑化劑,器皿要訂溶出標準,民眾在生活習慣上也要「自我覺醒」、少用塑膠。

這項研究由成大副校長蘇慧貞、環醫所教授李俊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李家偉等人共同合作,在國科會「永續發展整合研究成果發表會」上發表。他們從大台南地區挑選一百九十三戶,每戶挑選幼兒最常活動的五個地方採樣;李俊璋指出,從中位數看來,每克的灰塵含了1.23微克DEHP,比起十五年內歐洲、美國的研究都高出許多。

圖/聯合報提供

研究團隊另採七十一位性早熟女童的尿液分析,發現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濃度是正常女童尿液中的一點三至兩倍,李俊璋認為,DEHP會刺激女童大腦神經中樞,讓她們第二性徵提早發育。

李俊璋指出,不少室內裝潢採用木質地板,上面的亮光漆和防水層就可能有塑化劑,打蠟時蠟油中也可能有。李家偉則說,電器的電線外皮有塑化劑,如果疏於打掃,通電時電線溫度提高,塑化劑可能揮發附著在灰塵上,或逸散到空氣中。建議大家電器不用時就拔掉插頭,「不只節能減碳,也保護身體健康。」

「台灣已經過度『塑化』。」李俊璋認為,某些攤販不想洗盤子,就在盤子外面套一層塑膠袋,「塑膠袋耐熱是保證『不變形』,不代表『不溶出』塑化劑!」他也不建議用塑膠奶瓶幫小孩泡牛奶,萬一洗瓶子刮傷內壁,下次泡就溶出更多。要吃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最好買回家倒在盤子裡,「用那種容器我不敢吃!」

李俊璋強調,他不是希望政府「全部禁掉(塑膠)」。他舉例,化妝品、保養品的定香劑可用天然產物取代,就應該禁用塑化劑;器皿方面,政府應對所有常用塑化劑訂定溶出標準、作「正面表列」,告訴廠商什麼能用。



  • No comments yet

文章存檔